爱赢体育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努力建设美好家园——我市实施“绿化毕节”行动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市委书记张吉勇(前排左二)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百里杜鹃党工委书记黄家耀(前排左三)等的陪同下到百里杜鹃调研生态建设。
二、6月27日,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委要认真总结梳理毕节试验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有效做法,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主席、副总理、栗战书主任等也分别对毕节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批示。
三、6月2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明确要求毕节试验区把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作为总纲,时刻绷紧环境保护这根弦,把植树造林、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经济、改善群众生活的基础来抓;把绿化毕节这件最紧迫、也是最长远的事情办好,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四、7月4日,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要求发挥毕节试验区“近期作示范、长远探路子”的作用,着力打好植树造林、荒山绿化人民战争,努力把各项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爱赢体育、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蹚出路子、创造经验。
“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山尖尖。”26年前的毕节在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人口膨胀的生存压力中,陷入了“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圈,被联合国相关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1988年6月,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建立,试验区人民纷纷栽树护林,展开了一代接着一代干的“生态接力”。26年来,毕节试验区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个试验主题,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探索出了植被恢复与特色产业主导型、森林景观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主导型、“五子登科”等多重生态建设综合治理模式,同步提升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山还是那座山,山的外表却已是旧貌换新颜爱赢体育。毕节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着力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条治山治水的宝贵经验,让乌蒙大地重现秀美山川,初步实现了人与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
“20多年前,全村森林覆盖率不到5%,满眼荒山秃岭,天晴风一吹,沙尘四起,眼睛都睁不开;下雨,山上水土流失,山下水打沙壅,石头越长越高,土地越种越薄,连饭都吃不饱。”抚今思昔,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村民王永刚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现在的海雀村绿意浓浓,变成了“绿色林海”。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生态建设的改革试验。毕节把生态建设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同步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
通过实施“中国3356”项目、“长防”、“长治”、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坡改梯、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生态得到有效改善。统计数据显示,1988年至2013年,全市森林面积从601.8万亩增加到1774.6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94%增长到44.06%、林木蓄积量从872万立方米增加到2487.72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同步增长。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从16830平方公里减少到11670.3平方公里;石漠化总面积从2005年的6526平方公里下降到2013年的5767平方公里,年均缩减率1.4%。通过开展“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创建活动,全市完成道路绿化、环城绿化、河道绿化、街道绿化、小区绿化等38万亩,全市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7年的9%上升到2013年的29.88%。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全市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发挥了积极作用。
毕节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效得到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国家林业局先后将毕节命名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防治石漠化示范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将金沙、织金、纳雍三县列入“全国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我市已建成威宁自治县锁黄仓、纳雍县大平箐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林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频显兴林富民的成效。仅2013年,林业产业带动农民人均涉林收入106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645元的20.88%。其中退耕还林补助涉及31.2万农户,户均获得补助4425元;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和政策性森林保险年补助资金达1.3277亿元。
“过去,开荒开到山顶上,连雀子做个窝的地方都找不到。现在,树木从房前屋后一直到山顶,鸟多了,兽多了,剩下的土地种菜吃。”8月上旬,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农民高学忠高兴地说爱赢体育。20多年前,由于生态恶化,他所在的干河村民组33户人家大部分外出谋生。现在,大家又返乡修建乡村别墅,并搞“农家乐”。
针对不同区域的水土条件、生态承载能力和居民生活水平,毕节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促进主导型、植被恢复与特色产业主导型、森林景观资源开发与生态旅游主导型、水土保持与基本农田建设主导型四种治理模式,探索出“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配经果林系带子,坡地种绿肥盖地膜铺毯子,山下多种经营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立体生态建设治理模式收到良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按照以生态立林、产业强林、林改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五林战略”为核心的现代林业发展思路,毕节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走上科学发展道路。1988年到2013年累计造林1962万亩,现已发展林下经济88万亩。
毕节积极打造以致富田园、生态庭园、特色庄园、文化乐园、和谐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五园新村”生态文明家园,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提高。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市把生态建设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山更青、水更秀、天更蓝、景更美。
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毕节把生态建设与经济结构调整、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到2013年,全市特色经果林已发展到300余万亩,打造出“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樱桃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竹荪之乡”等知名品牌,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91.6亿元。依托独特的喀斯特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资源培育、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林木种苗与花卉、林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产业,创建“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名特优产品,构建富民、惠民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仅2013年,全市森林生态旅游实现综合收入43亿元。全市森林公园发展到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3个、县级4个)。其中,被誉为“地球彩带”的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初步实现了生态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石漠化综合治理方面,毕节以保土、兴林、蓄水为重点,探索出兴林与富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特色林果发展模式;把种草养畜和促进植被恢复结合起来,大力推广林草间作和林下畜禽养殖,实现林牧协调发展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在林下套种中药材、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林药结合模式;将工程建设与开发利用丰富的岩溶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的生态旅游业发展模式;发展畜、草、沼、粮(林、果、药、菜)四位一体农村循环经济模式;对山、水、林、田、路进行综合治理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2008年以来,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760.39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年均缩减率1.7%。
毕节试验区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全省率先出台《毕节市林业生态工程先建后补管理办法》、《毕节市造林绿化施工单位资质认定办法》和《毕节市营造林项目市级验收办法》,提升企业、合作社、大户等参与造林的积极性,改革传统的造林绿化机制。在严守林业生态红线的同时,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森林资源保护和营造林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上闯出了一条新路子。毕节众多的山林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等重要批示精神及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毕节试验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大会精神,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加速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弘扬文朝荣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绿化毕节”行动,积极制定有关“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意见。
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绿化毕节”行动以此为总目标,以大规模植树扩绿行动为载体,整合各类工程项目,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实施涵盖山上山下、城市乡村爱赢体育、道路河流、单位园区的国土绿化工程,迅速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壮大特色林业产业,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为构筑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区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和良好的资源支撑。
高远目标已然明晰:从今年起,毕节力争用3年多时间,全面完成194万亩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到2018年试验区建立30周年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2%以上。实现宜林荒山全面绿化;重点区域陡坡耕地还林复绿;城镇绿化档次不断提高;公路、铁路沿线及河流沿岸可绿化部分基本绿化;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沿线乡村全部绿化;工业园区、矿区全面绿化,各类废弃矿山、矿渣山、尾矿库基本复绿。
宏伟蓝图彰显十足信心:到2020年,我市全面完成289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4000平方公里以上,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0%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4%以上。建成“荒山覆于森林中、通道行于林荫中、城市隐于公园中、村庄遮于浓荫中、厂矿置于绿色中”的森林毕节,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景色怡人、空气清新、鸟语花香的优美生活环境。
在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毕节进程中,就是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同步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毕节。实施“绿化毕节”行动,能从根本上解决毕节生态改善步伐慢的问题,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把荒山变绿岭,让绿岭成银行,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月25日,市委书记张吉勇主持召开“绿化毕节”行动专题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按照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大会的安排部署,大力弘扬文朝荣精神,全面实施“绿化毕节”行动,大力绿化毕节、加快美化毕节爱赢体育、努力造福毕节,真正让荒山变绿岭、让绿岭成银行。
绿水青山已逐步成为毕节的优势和品牌。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市山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城镇、村庄、公路、河流等重点区域绿化水平低,目前造林绿化、石漠化治理和生态建设等的任务还很艰巨。
积极实施“绿化毕节”行动,毕节积极狠抓荒山绿化、耕地绿化、城镇绿化、通道绿化、村寨绿化、矿区绿化、 景区绿化、园区绿化、河流绿化、草海绿化“十大绿化”工程,深入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从2015年至2019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2000万元,建立造林绿化奖励资金,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投资造林绿化事业。
“我们将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先行区。”市林业局一位领导如是表示。